中国预警机的诞生:无预警机时代,对手如入无人之境
蓝天上的千里眼(一)
作者 | 陈辉
写在前面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仅仅依靠地面雷达是很难覆盖整个领空的。空中预警机探测范围广,无盲区,对小型目标探测能力强,是国土防空的蓝天火眼金睛。
预警机就像是一个空中指挥所,它集预警探测、情报侦察、指挥控制、通信导航等功能于一体,是现代空战的法宝。
在中国预警机诞生之前,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以色列等5国已经研制成功预警机,中国是世界第6个拥有预警机的国家,但中国研制预警机却经历了40年磨难,甚至付出了众多生命的代价,一部中国研制预警机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历史,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国防建设高速腾飞的历史。
我军没有预警机时的被动局面
预警机的产生可追溯到“二战”后期的珍珠港事件,由于地面和海面雷达低空盲区的存在,日军在海上和空中对美国珍珠港进行偷袭致使美国海军蒙受了重大损失。1943年,美国执行卡迪拉克计划,着手研制海军预警机及其机载雷达,用于早期发现躲在舰艇雷达盲区内低空飞行的敌机。
美国e—3望楼预警机
1945年底,该计划成功地把当时比较先进的雷达搬上了小型飞机,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预警机TBM—3W“复仇者”。1948年,美军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预警机中队。
1950年初,美军换用C-14“贸易者”小型运输机和新型雷达AN/APS—82,改装成预警机。该机于1958年试飞成功,定名为E—1B“跟踪者”舰载预警机,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预警机。
此后,俄罗斯、英国、法国、以色列都研制出预警机,日本、澳大利亚、瑞典、印度等国家通过购买方式也先后拥有了预警机。
以色列ec295预警机
中国空军早期发展预警机的设想来源于与国民党空军的拦截作战。建国初期,大陆的防空系统处于创建初期,存在很多雷达盲区,没有能力完全阻挡国民党空军的夜间袭扰。从1951年3月开始,中国大陆多次遭到美国和台湾国民党空军的夜间入侵,几乎畅行无阻。
国土防空作战拦截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早期预警,在没有预警机的时代,雷达是提供预警的唯一的装备。建国初期空军只有很少的落后雷达,包括苏联援助的П—3H和П—3А米波中程雷达以及美国制式的208和406雷达。这些雷达的警戒引导距离150公里,误差约2公里。我军在1957年以前的数次作战中,由于雷达误差大,虽然能将战斗机引导到目标附近,但是在复杂天气或夜间,我军战斗机飞行员仍然无法利用肉眼发现目标。
1955年,人民空军共出动246架次拦截窜扰的台湾飞机,仅有20次飞行员发现了目标,其中个别飞行员开了炮,但是无任何战果。
1956年人民空军从苏联引进的23部П—20雷达和大量的П—3雷达,在沿台湾正面构成了漫长并有很大纵身的雷达警戒网,很快就取得了战果。1956年6月22日夜间,国民党一架B—17侦察机入侵,部署在衢州的空5军П—20雷达首次成功地引导一架米格—17战斗机进入了目视距离,将其击落在江西岭底乡溪后村的山谷中。8月22日夜间作战中,上海虹桥机场附近的П—20雷达又引导我军米格—17战斗机,将一架美军P4M—1Q电子侦察机击落。11月11月10日夜,杭州的П—20雷达第三次引导米格—17战斗机击落了一架国民党的C-46运输机。
外军预警机方队
但是随着国民党空军改变战术,在没有月光的暗夜和300—500米低空活动,П—20雷达引导效能开始下降。1957年全年,国民党B—17G侦察机窜入大陆53次,大陆空军起飞69架次进行拦截全部落空。当年11月20日夜间,一架国民党B—17G飞机从福建惠安进入后,经湖南、江西进入大陆腹地,期间,被我军П—20雷达发现几次,但很快消失。后来,这架入侵飞机竟然西达潼关北上太原。
我军没有雷达引导,只能主观判断该机可能会在京广铁路西侧150—200公里的雷达空白区活动,致使起飞了18架次带雷达的米格—17战斗机全部扑空。在9小时13分钟的入侵过程中,竟然有3小时零8分钟不知去向,直到这架B—17G窜到石家庄西65公里处,才被一台破旧的270雷达偶尔发现,数分钟后该机又消失在雷达视野外,安全返回了台湾。
此后,国民党军飞机改装为电子侦察机,具备了对雷达的电子干扰系统,我军雷达更加被动,直到1959年5月,我军始终没有在夜间击落过国民党入侵飞机,直到地空导弹部队的问世,才改变了这一被动局面。
由此可以看出,地面雷达的弱点明显暴露出来,发展预警机对中国空军来说已势在必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众智互通
好文推荐
围观
陆航部队,“陆军家族”中迅猛发展的后起之秀
丨更多
热文
开山筑路:铁道兵功勋卓著
丨更多